有一个女孩子走在我前面。看样子是个刚进高中的学生。她穿一件灰外套,走得不紧不慢,不摇也不摆。来到一道门前,她略停了一下,脖子以上和以下仍然一动不动。她没有掏钥匙,或是掏出任何用于开门的工具。门开了,她继续不紧不慢地朝里走。穿过好几辆汽车之间的通道,她走向自己所住的那栋楼,在门口又站了一下,仍然没有取出任何有关的工具,只是侧了一点点头,看了一下门边的小屏幕,那上面亮起一道绿杠。“咔”的一声响,她伸手拉开门,进去了。在门闭上之前,我还来得及听到四个机器发音的字:“核验通过”。
股票配资可以打开更多的投资途径,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更多的股票交易。通过配资,投资者可以选择更多的股票品种进行投资,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同时,配资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例如参与新股发行、参与大宗交易等。
“核验通过”。这个女孩子先后进了两道门,两道门都对她的脸做了核验。她自始至终,脑袋一动不动,似乎很娴静,但娴静既然是出于核验通过的需要,就缺少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说——人的味道。
用自己的脸开门,非如此不可吗
七八年前,人脸识别似乎还只是一个梦想,但现在它已大举进入商业市场。没有监管机构指出它被滥用的隐患,各种企业排着队安装它,物业公司给每道门换上了它,手机里冒出的提示也动不动就叫你“眨眨眼”“面向屏幕保持5秒钟”。没有调查记者来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监管它?负责任地使用它?不存在的。公众对此有担忧?不如问还有没有“公众”这种东西。屏幕早已在改变和塑造人的气质,但那个进门的女孩身上,我看到人脸识别的门锁正在加强这一“去人化”的趋势。
我们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所有的技术都有一些可取之处,世人似乎也有共识,确信一些技术——比如说某些可怕的武器,还有能改写基因的基因技术——是不能使用的,但这些技术已经存在。更大的失败在于,公众对于那些可以破坏道德,或至少使道德问题复杂化的新技术,是缺少说“不”的机会和能力的,比如我,我可以调低人脸识别技术在我生活中的“音量”,却无法关闭它。
用自己的脸开门——非如此不可吗?便利也许是存在的,但是便利的发生一定意味着它会被滥用,会失控。在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伦理生命周期时,我看到它产生了使人“非人化”的效果。
三年前美国有一件事:底特律的警察局仅凭面部识别就抓了一个人,抓错了,那个人是无辜的,可是面部识别软件扫描了他的照片,认定他就是嫌疑人。软件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如果你被错抓,不能埋怨抓你的人,也无法埋怨软件,不如埋怨你自己:我为什么长得那么可疑?我为什么长着黑皮肤,导致软件错认?
通过自动识别,无证移民的信息都被政府机关的数据库所掌握,更经济、更强大的监控工具系统因为它的使用而更加完整。但是,面部识别技术不仅仅是另一种工具,因为我的脸也不仅仅是另一点个人信息。脸,和我们身体的任何其他方面相比,更能传达我们的独特性和人性。这一点,一位法国犹太裔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洞察得最透:道德义务本身来源于人的脸。
一个犹太战俘
列维纳斯主要是一位伦理哲学家。他经历过二战和大屠杀,这之后,他的思想任务就逐渐落在了为伦理学建立一个新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不是建基于上帝或康德的绝对命令中的纯粹实践理性,而是建基于“他人”。
1940年,法国军队在纳粹德国的突袭之下一泻千里,隆美尔将军所部进入鲁昂后,驻守在那里的法国第十集团军于6月18日投降,列维纳斯当时任军士长,被囚禁了一阵子后,又被转运到德国汉诺威地区的一所集中营。当时在德国,共有160多万法国战俘,分布在60多个集中营和20多个军营里。列维纳斯脖子上套了个带编号的木牌,和其他3万多法国战俘关在一起,被分配了伐木的工作。虽然被囚,特别是他还身为犹太人,但好在有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列维纳斯甚至还有穿军装、挺神气的囚徒照。
然而囚徒终究是囚徒。2000年左右,所罗门·马尔卡为了写《列维纳斯传》,去访问了几个相关的人,其中只有一人是列维纳斯当年的囚友,年过九旬,回忆不真切,仅能记得列维纳斯“有点自闭”,总是带着个小本子写点什么;其他则是囚徒的子女或熟人,他们都只有点滴的、间接的东西可以说。然而这些人回想出的画面、声音,和另一些亲历者留下的文字交织到一起,形成了一层薄雾般的见证。有人回忆了森林里的劳作,有人回忆了牢房里的理发师,有人回忆了晚上的聊天和读书,有的人回忆了囚犯的牙齿被敲光。
在这些不连贯的回忆中,列维纳斯自身的沉默,把他显现为一个见证人之一:他一生的写作几乎不提这5年的囚徒生涯(除了一次提到过一条深受囚徒喜欢的流浪狗),而且到了战后,他跟当年的难友都没有联系。这看似冷漠,细一想却可以理解,正如马尔卡所说:不彼此联系,是因为“他们想忘了那个时期”。他们需要重建生活。
为此,我特别能接受并且喜欢这部传记的碎片感,乃至传主的“缺席感”。“人不是活一辈子,人活的是几个瞬间”——这本书可谓这句犹太名言的最佳诠释:每个人的命途都与他人的命途形成交错,脸看到脸,对话,之后想起,遗忘,或者再次忆起。在这本写列维纳斯的书里,列维纳斯许多时候是不在场的,是由他人提及,或是由时间、地点和事件唤出的。这符合他的性格,也合乎他在年近六旬时依然名气不彰的事实,并且可以说,这是记住他最合适的方式。
邻人之脸
“面孔”是此书的关键词。列维纳斯在立陶宛的童年和在巴黎求学时看到的面孔,在集中营里见到的面孔,后来在课堂上和学术会议上面对过的一个个面孔。相遇的结果是留下痕迹。列维纳斯在获得自由后,与妻子女儿团聚,可是他留在立陶宛老家的至亲们——父母和两个兄弟——都被杀害了。
“对列维纳斯而言,被俘时期的经历仍然是决定性的”,何以见得呢?马尔卡并不给出什么明确的证据,而是继续喃喃地沉思:“与最普通的人相遇,丧失自由的磨难,对时间的感觉,衰退,痛苦,绝对消极,脆弱,岌岌可危……所有这些都在那儿,不停地扭曲着他的作品。”
人活的不是一生而是几个瞬间——或许还应该补一句,思想者活的是若干话语。列维纳斯的一个囚友,在集中营里曾用铅笔在一张卡片上涂了一些什么。他获释后,这卡片就成了一份证物。此人的儿子(他后来当上了斯特拉斯堡的首席拉比)把一份复制品寄给了列维纳斯,附信中问:“这是邪恶的面孔吗?”
列维纳斯回信:“邪恶没有面孔!”
萨特的名言“他人是地狱”,正是关乎“他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列维纳斯哲学的出发点也始于这里,但他强调的不是萨特式的“处境”,而是在他人的面孔前,“我”应负的责任。他在1976年开始真正成名(尽管他的主要著作《总体与无限》早已出版),是因为他的一些文章,被结为一本集子在荷兰出版,印量很大,知名度超出了哲学圈的范围,集子的名字叫《人之面孔的哲学》。他认为,周围的人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事实上,只有与他们相遇,我们才能拥有道德。
那么为什么要拥有道德?当然是因为发生过恐怖。列维纳斯用法语写作,他热爱法语,他曾说,法语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大屠杀的恐怖。在集中营里,人脸的拷问力量遭到践踏,无数人的表情都被蔑视了。列维纳斯说,脸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它慑服人,而是因为它无比脆弱。1982年,他在一次访谈中说:
“脸部皮肤是最裸露、最贫乏的,脸部皮肤暴露在外,受到威胁,仿佛在邀请我们采取暴力行为。与此同时,脸又禁止我们杀人。”
面对一张裸面,暴力即将发生,但又立刻退缩——这种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正是伦理义务的最初来源。美国优秀的犹太裔小说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写过一则短篇,讲一个穷困的老父亲带着他的白痴儿子去赶火车,在火车站,一名粗鲁冷漠的看守不让老父亲陪儿子进去,老人发狂了,看守正要动手殴打,在老人眼里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不觉放下了拳头,让他进去。这篇题为《白痴优先》的故事,再恰当不过地反映了列维纳斯那深具犹太伦理色彩的面孔哲学,尽管列维纳斯本人一向希望被人视为“思想家”而非“犹太哲学家”。
许多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整个地球时,都会被它的脆弱、渺小所震撼,心生爱护地球的愿望。同样,他人的面孔通过显示脆弱来传达其含有的人性,它激起了我们深刻的责任感。但列维纳斯还有更深刻的阐述:在他这里,脸和“颜”“颜值”是无关的,我们常说的“这个看脸的时代”与他对脸的思考完全背道而驰。面孔的重要性,正在于它并没有别的意味——不意味着丑与帅、方与圆、完整或破损……用列维纳斯的术语说,脸是一个“没有语境的符号”。
只要看到真实的脸,你就对他负有责任。在犹太教传统中,“爱邻人”是一个极深刻、极具智慧的原则。为什么要爱邻人,而不是爱世人或者爱民族,乃至爱全国人民?因为只有“邻人”是具体的,邻人产生了可以付诸行动的责任感,你的关爱或许无法及于世人、国人、“天下”,却可以及于你所看见、所触及的邻人。犹太社区正是靠这一原则来维系的。当我们有时为“犹太人经历了两千多年流亡仍然没有消灭”而发出人云亦云的感叹时,不妨去翻《列维纳斯传》第115页,那里有张照片:白发苍苍、头戴犹太小帽的列维纳斯,和夫人参加一个学生的家庭聚会时,伸手去帮学生接他怀里的婴儿。只要是他人出现在你面前,你就会去搭把手,倘若一个族群里人人如此,它怎会断代,怎会被轻易消灭?
邻人之脸不是一个虚薄的图像,所以那些带货的人才一口一个“家人们”——当一张脸不可信,人就会使用饶舌的、过分的、浮夸谄媚的语言,这在列维纳斯所阐述的犹太伦理学里乃行淫之举,“言语的冗余是卖淫的开始”。
惜字如金的米兰·昆德拉,把他的第二本文论集定名为《相遇》。人文思想者总是自觉地捍卫人,为此总会启程探寻一些根本的、纯粹的相遇之道。好书,好的音乐,出色的绘画和其他艺术,都予人以此种相遇的机会。它们相当于列维纳斯所说的理想状态下的相遇:你体验到对方的脸,但实际上不会注意到任何东西,甚至连眼睛的颜色都不会注意到。
这肯定不现实,因为人很难摆脱无意识偏见,看到一张脸,人或许不注意眼睛的颜色,却难以不注意到肤色、种族之类。不过,即使纯粹的相遇是不可能的,列维纳斯也告诉我们,他人的脸超越了所有对他人和自己的定义,让你懂得,你所看到的是他人,这个人不是你自己。
基于这一点,你就负上了义务,首先是保护它,然后是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身处困境之人要保持坚强,不能从摆脱义务、缩回自身开始,而须反过来,去承担义务。以作品晦涩著称的列维纳斯,在谈起脸的时候总是不仅穿透一切而且清晰有力,他说:“面容的外观中蕴含着一种戒律,仿佛一位圣贤在对我说话。”
哲人的性情
列维纳斯逝于1995年,他的生命够长,但还没有长到让他有机会谈论人脸识别技术独特的非人化效应。可是,他的哲学先于今日的任何相关的哲学,更早地预见到这种技术的危险。人脸是所有伦理承诺的入口,而人脸识别技术无异于绕过了伦理本身。这样的工具让人们不再需要彼此对视,并把人脸变成了另一个数据集,在这个数据集里,人脸的人性宣言——也就是激起我们道德感的东西——荡然无存。
《列维纳斯传》里说到了几位上世纪的哲学大家。第一是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受其存在主义影响甚大,却不可能原谅他亲纳粹的行为;第二是保罗·利科,他和列维纳斯是同龄人,但很晚才认识,列维纳斯面对学术界“很容易退缩”,是利科为他搭建了桥梁,他们在十几年里持续参加教宗约翰·保罗二世组织的思想家座谈。纯思想的生活看起来是相当清淡乏味的,无非是对话,沉思,在沉思中对话,在对话中沉思;论本职,他们都是教师,利科是一个如此热情的对话者,但他说他跟列维纳斯的关系是“疏离的”。
第三个人就是雅克·德里达。当德里达经常被美国人请去讲学时,列维纳斯的名字还远在美国人的视野之外。本传记的作者所罗门·马尔卡访问了德里达,通过德里达所回忆的列维纳斯的“痕迹”,马尔卡看到了这二人共同的敏感。有一天,德里达在列维纳斯家中,听到他抱怨说办公室里的文件太多,堆积如山,但他下不了决心摆脱这些东西。“您该如何处理这些文件呢?”列维纳斯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本想烧了它们,但我不能辞职,所以不能把它们当垃圾处理。”
马尔卡就此写道:德里达首先需要留住的是那些源于日常生活的东西,“这揭示了存在的方式”。让他感到“动容”并写下来的从来不是什么金句妙语,不是什么私密事,或是“哲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是那种交往中的感觉,是一个人提及和“记得”另一个人的方式。
德里达是个有强烈的悲情气质的哲人,他整个成年阶段都在读列维纳斯的书,视后者为亦师亦友。但马尔卡显然相信,二人在各自文章中的“相遇”才是值得一说的。德里达对《总体与无限》有过批评文章,而列维纳斯只有发表于1973年的一篇文章(马尔卡说写得“极为含混”)里,指名道姓提到了德里达,在那篇文中,他做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比喻,把德里达比作1940年6月,在德国的袭击下法国人大举南逃的混乱场面里的一名理发师,这个理发师站在自己的摊位上,大声吆喝:“小伙子们来呀,今天刮胡子免费啦!”
讽刺因场景具体而显得辛辣。但在文章的结尾,列维纳斯又送上了诚挚的问候:
“想要‘改善’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这不是我们的目的。与他的道路相交叉已经足够好了,很可能这也是哲学上相遇的形式。德里达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通过强调这一点,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在交叉的中心地带体会到的相遇的愉悦感。”
《列维纳斯传》也并不是不写哲人“性情”和“凡俗”的一面,只是作者本着诚实的自戒之心,暗示我们说不可能真正去拼凑起所有的痕迹。至于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种极为圆润的叙事,这当然更是虚假和不道德的。但某些藏于字句之间的性情仍在闪光:例一,列维纳斯每次做讲座,总是先要看到太太瑞萨的脸:“瑞萨到了吗?啊好,我看到了”;例二,他曾暗自苦恼于自己没名气,说“康德40岁时早就名满天下了”,但他又自我安慰地找补道,《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要70岁才写得出来……
《列维纳斯传》
[法]所罗门·马尔卡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Cogito 2022年1月版
举报 文章作者云也退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圆满闭幕:因AI而聚 与世界同行 共启善智新篇大会共对接132个采购团组,形成126个项目采购需求,预计意向采购金额150亿元,推动2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预计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07-06 21:35 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信部将开展四个方面工作单忠德表示,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让人工智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07-04 14:31 多项数据达历史最高!这场大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中国蓝本”宣言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人工智能的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
07-04 12:09 外交部:中方愿同美方加强两国人工智能领域多双边对话合作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加强两国人工智能领域多双边对话合作,促进全人类共享智能红利。
07-02 16:20 联大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外交部介绍有关情况毛宁称哪里可以配资炒股,中方高度赞赏所有会员国对该决议的大力支持和为通过决议作出的重要贡献。
07-02 15:4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